去布达拉宫,可以看见什么?

2023-06-20 12:04:02来源:哔哩哔哩

↑以地理的视角,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

西藏布达拉宫,似乎超脱于现实世界。它与纯净的冰雪相伴,坐落在世界上最高的高原。


(资料图片)

它由最贵重的材料、最精湛的技艺打造,被视为神明的居所。

它超越群山,是所有藏民梦想中的圣殿,堪称“西藏至高点”。

当我们走近布达拉宫,究竟会看到什么?我想那是青藏高原万千历史的浓缩,也是青藏高原众生的智慧、寄托与悲歌。

布达拉宫,见苍穹,见众生。

01缘起

青藏高原,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地方。它被称为世界屋脊,与地球第三极。高原上严酷的生存环境,让人们依赖神明的庇护。藏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,认为每一处高山、湖泊,都是护佑着自己的神明。

到了公元7世纪,印度佛教开始在青藏高原传播,它与万物有灵的苯教神祇信仰相互融合,演化成带有本土特点的藏传佛教。随时间的推移,人们普遍接受了藏传佛教灵魂不灭和六道轮回的思想。藏传佛教成为了高原上的主要信仰,并衍生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。

到了公元17世纪,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最为强势。在清朝廷与蒙古部落的共同支持下,格鲁派的领袖——五世达赖喇嘛,成为了西藏的宗教领袖。彼时,西藏需要一个全新的政教中心,它的位置就选在了拉萨。

拉萨是西藏最优渥的一片土地,这里四面环山,具备天然的屏障,河流逶迤,拥有肥沃的河谷平原。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,松赞干布继承父祖开拓的事业,创建空前强大的吐蕃王朝,初步统一青藏高原,并迁都拉萨。

松赞干布将拉萨视为吉祥之地,他在拉萨红山大兴土木,修建了自己的宫殿,人称红山宫。尽管吐蕃王朝早已覆灭,但人们极为尊崇松赞干布,将他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。他曾经居住过的红山宫,也渐渐有了神圣的气息。

对于五世达赖喇嘛而言,拉萨同样有突出的优势。这里不仅环境优渥,还聚集着格鲁派的三大寺:甘丹寺、哲蚌寺、色拉寺,以及神圣古老的大昭寺,是藏民心中的宗教圣地。

为借助圣城拉萨的地位,与松赞干布的威望,五世达赖喇嘛最终决定,在红山宫遗址上修建自己的宫室。在藏传佛教的观念中,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的化身,他的宫室应与观音的道场普陀洛迦山同名,故名布达拉宫。

02神圣的宫室

圣城拉萨,是一个不停转动的城市。为了积累功德、获得神明庇护,人们总是转动着手里的佛珠、经轮,在城市中一圈又一圈的行走、叩拜。但无论走到拉萨的什么地方,布达拉宫总会不经意出现在眼前。 

这种显耀,得益于布达拉宫的高度。它修建在红山顶部,与山浑然一体,在平坦的拉萨市区格外突出。

布达拉宫修建在山顶,不仅为了拥有良好的防御属性,更是因为高处代表着神圣。在西藏的传说中,第一任赞普(藏王)从天而降,是神明赐予人们的领袖。因此,历代赞普的宫室都建在山顶。布达拉宫向天上延伸,犹如通天宫殿,好似能沟通神明。其中,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与顶点,其最高点距地面117m。

这里有布达拉宫内最大的经堂,用来举办重大的宗教集会。

还安放着八座达赖灵塔,供后人在此祭祀膜拜。这些灵塔庄严而华丽,尤以五世达赖灵塔为最。塔高近13m,金皮包裹,外部镶嵌大量珍贵珠宝,使用黄金超过3700公斤。

安放灵塔的殿堂,均直接通向红宫顶部,并用鎏金屋顶来装饰。

与红宫并立的还有白宫。其内部有供达赖生活的寝宫,为政教服务的大殿及各类办公用房。红宫代表神圣,白宫代表权力,二者共同组成布达拉宫的主体,作为政教合一的象征。

此外,山顶还有僧人宿舍、僧官学校等楼宇簇拥,连成370余米长、100余米宽的宫室群,为西藏建筑群之冠。

外加平地宫城区、后山湖区,整个布达拉宫可容纳僧众两万余人。

恢弘的气势,并不是布达拉宫的全部。

它需要卓绝千古的姿态。因此,全藏最优秀的工匠技师,以及中原、尼泊尔、蒙古工匠,均参与到布达拉宫的设计,使它融合了多民族技艺。

它还需要长久的美丽。因此,来自知名产地的木材石材,构成了它坚固的躯体。就连粉刷外墙的涂料都格外特别,人们在里面加入冰糖、牛奶、药散等,年复一年的粉刷着这里。

它更需要成为灿烂的极乐世界。因此,大量经书典籍、金银玉器、数百座佛塔、上万座塑像、上万幅唐卡,纷纷汇聚于此,使它富丽堂皇、光彩夺目。

布达拉宫被赞叹,如普陀宫一样欢乐、帝释天宫一样美丽、罗刹王宫一样威严,比多闻财神更富有。(转自《布达拉宫赞》)

它还构成了神力强大的林廓转经道。沿着林廓转57圈,相当于在大昭寺释伽牟尼像转10万圈。

但是,拥有神圣还不够,布达拉宫还拥有强大的权力加持。

03权力的殿堂

1697年,14岁的仓央嘉措来到拉萨。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孩童,而是天赋异禀的转世灵童,身体里承载着达赖的灵魂。改变仓央嘉措一生命运的,是一种很特殊的继承方式,即活佛转世。转世,是藏传佛教选举领袖的特有方式,转世者统称活佛。

在藏传佛教观念中,达赖会有意识将灵魂转移到新的躯体里。他去世后,人们会在各地新生儿中寻访转世灵童。寻访转世灵童前,需要查验前世达赖留下的征兆。天上出现的祥云、达赖所做的诗句、寺庙打卦占卜、观看圣湖等诸多方式,都会指引人们找到灵童的出生地。人们认为新生的转世灵童,能够模仿前世的言语、动作,或能辨认前世的物品、认识前世的人。人们通过分析幼童的吉祥征兆,能否辨识出遗物等方法,来识别出灵童候选人。

清乾隆皇帝十分重视活佛转世事务,针对转世灵童程序存在的弊端,他特设金瓶掣签仪式。即在寻找到符合条件的幼童后,将他们的名字及出生年月写于签牌上,之后放入金瓶,并选派活佛祈祷,抽取出的幼童即为转世灵童。达赖的转世灵童会被加以特别的培育,在清朝廷的主导下,于布达拉宫举行坐床仪式后,他会正式继承前一世达赖的地位。

与此同时,皇权还通过礼制进入布达拉宫。早在七世达赖喇嘛时期,康熙皇帝的牌位就已经供奉在布达拉宫的三界殊胜殿内。有关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的几次重要的金瓶掣签活动,都是在布达拉宫三界殊胜殿清代皇帝的画像和牌位前举行。

清政府还派遣了驻藏大臣,作为西藏地方最高行政长官。自此,驻藏大臣与达赖喇嘛,共同管理西藏地方政务的体制正式建立,布达拉宫也成为了西藏地方政府机构所在地。

布达拉宫内曾有大量僧人官员,他们负责达赖的生活起居、宗教活动,并管理着西藏地方的事务,决策藏内重大事务的会议,大多是在红宫的各类殿堂内举行。

这里还设有僧官学校,培养出来的僧人将作为达赖喇嘛的弟子,被派到西藏地方的各级政府中任职。

同时,这里还有大量俗人官员。这些俗人官员均出自西藏的贵族,他们所在的机构称为噶厦政府。为方便与达赖喇嘛沟通,在白宫内专门设有噶厦办事处。

此外,这里还设诸多行政机构。如监狱、藏军司令部等等。

自此,布达拉宫不仅是信徒的朝圣之地,亦是驻藏大臣、达赖喇嘛、僧俗官员商讨政教事务的场所。

神圣与权力并存的布达拉宫,能够更加透彻地看见西藏。它属于神,却未必能诞生于神的手中,它只能由尘世的力量打造。

04尘世的力量

在布达拉宫的壁画里描绘着,采石、运石、水运、打铁等场景,记录了西藏民众建造这个圣殿的过程。让人惊讶的是,如此复杂的庞然巨物,主体建筑短短数年内便修建完成。其中,白宫主体工程用了三年,红宫主体用了两年零四个月,这在自然环境恶劣的西藏,绝对堪称奇迹。

而创造这个奇迹,需要庞大的人力支撑。来自西藏各地的差民,无偿担负着材料开采、运输等劳动。仅是修建布达拉宫的红宫,便需要差民上万名。

此外,修建布达拉宫,更需要充足的财力支持。以红宫为例,仅材料与人工费用,折合白银便高达170万两。在旧时的西藏,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农牧业。然而西藏的全部自然资源,却由噶厦政府、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占有。

人口庞大的农奴没有土地,且农奴自身也为贵族或寺院所有。他们不仅无偿交纳各类物产、银元,也要无偿耕种,并无偿担负着上百种差役。

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,只能靠出家为僧来改变命运。僧人能学到知识、获得尊重,也不必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。18世纪,达赖喇嘛所辖寺院共3150座,有34万余僧人,超过当时西藏总人口的1/3。(数据分别出自《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》与《西藏人口的变迁与特征》)

政教合一,持续纵容着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。1959年中央在西藏实施民主改革之前,百万农奴都无法摆脱残酷的人身奴役制度。而布达拉宫那令人折服的身影,也透露出更加深刻的疑问。对于这片土地而言,它为何有着如此地位?答案,正展现在这片土地上......

西藏,一片平均海拔超过4000m的土地。这里有5座海拔8000m以上的雪峰,50多座海拔7000m以上的雪峰,以及数不清的高山峡谷。列列雪山、幽幽峡谷、凛凛寒风,它们太过险峻,太过深广,太过锋利。

无数林立的高峰,又将地表拆解得支离破碎,形成巨大的、难以打破的空间阻隔。在这样的环境里建立统一的政权,无疑是困难重重。

公元7世纪建立的吐蕃王朝,是第一个统一青藏高原的政权,但它维持了二百余年后便走向了崩溃。此后,青藏高原上的世俗领主,都无力将这里统一起来。在公元13世纪,西藏地方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管辖之前。这里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分裂割据,自然灾害、战争、社会动荡等,直接造成了人口的锐减。从公元7世纪到13世纪,西藏人口已由361万降至64万。(数据出自《西藏人口的变迁与特征》)

在高原本就残酷的生活中,在长期分裂割据的环境里,宗教给予了所有人慷慨的许诺。

此岸是今生,遍布痛苦与丑陋。彼岸是来世,是充满美的世界。理想的我不在今生,而在来世。

于是,人们相信意义深远的轮回。生命会围绕神圣的载体永远旋转,围绕圣迹朝拜能进入更好的来世。

于是,人们相信烦恼都源于自我,都源于自我的愚蠢、贪婪、憎恨。沉疴的现实不断让人们踏上这条,延伸至飘渺来世才能解脱的道路。

于是,经轮一圈一圈地旋转,无数经筒壮观地旋转,整个西藏都一起旋转。

布达拉宫伫立旋转中心。它巍然高耸,立于苍穹,就像是超脱的彼岸世界。而它坚实且庞大的身躯,就生长在西藏的尘世里。它触摸过无数人的生命,也更能够洞悉这片土地。

“在中国,有两个概念的西藏。一个是居住在西藏的人们的西藏,平实、强大,同时充满着人间悲欢的西藏。另一个是远离西藏的人们的西藏,神秘、遥远......当然还有浪漫”

神明与权力簇拥着布达拉宫,让它走到了西藏的至高点。它清楚看见了云下的西藏,它同时看见了这两个西藏。(引自阿来《大地的阶梯》)

1951年,西藏和平解放。

1959年,西藏实行民主改革,确立“政治统一、信教自由、政教分离”方针,布达拉宫不再发挥政教功能,并逐步对外开放。

1961年,布达拉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1994年,布达拉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。

本文创作团队

撰文:叮叮

编辑:所长

图片:昼眠

地图:吴昕恬

设计:冯艺卓&谢统凯&李天一

审校:撸书猫&李楚阳&松楠

专家审核

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藏研究室  刘洁 副研究员

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 龙珠多杰 副教授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拉巴平措 陈庆英总主编;邓锐龄 冯智编. 西藏通史 清代卷[M]. 北京:中国藏学出版社.2016.04.

[2]西藏建筑勘察设计院 /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历史所.布达拉宫[M].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2011.12.

[3]沈宗濂 柳陞祺.中国藏学出版社 西藏与西藏人(第二版)[M].中国藏学出版社 .2014.5.

[4]陈耀东.中国藏族建筑[M].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.2007.1.

[5]拉铁摩尔.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[M].江苏人民出版社.2019.5.

[6]梅·戈尔斯坦.喇嘛王国的覆灭 1913-1951[M]. 北京:中国藏学出版社, 2015.8.

[7]王森著. 西藏佛教发展史略[M]. 北京:中国藏学出版社, 2010.01.

[8]于乃昌.喇嘛教与布达拉宫的建筑美学思想[J].西藏民族学院学报,1984.

[9]苏发祥.论清朝治理西藏地方的经济政策[J].西藏研究,1997.

[10]柳陞祺著. 西藏的寺与僧 1940年代[M]. 北京:中国藏学出版社, 2014.5.

[11]陈鹏辉.清代布达拉宫的历史人类学考察[J].西藏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,30(02):99-107.

[12]陈国典,刘诚芳.藏传佛教朝圣者自我的探析[J].西南民族大学学报(人文社科版),2010.

[13]东嘎·洛桑赤列著 郭冠忠 王玉平译. 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[M]. 拉萨:西藏人民出版社, 2008.03.

[14]央宗,索朗仁青.西藏人口的变迁与特征[J].西藏大学学报(汉文版),2003(04):40-46.

[15]牟军.近代西藏地方司法制度简述[J].现代法学,1993.5.

星球研究所

以地理的视角,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

···THE END···

关键词: